&esp;&esp;在此之前的两小时是方沂和吕克贝松的前瞻座谈会。稿子内容提前写好了,主持人会根据流程让两位大导分享各自的见解。
&esp;&esp;正在访问央戏的吕克贝松原本想直接去配音表演,给方沂新片站台。校方考虑到战争片较为敏感,可能会引发一些尴尬,所以没有同意。
&esp;&esp;不是央戏尴尬,而是吕克贝松可能尴尬。
&esp;&esp;历史上法国人也参加了联合国军,人数较少,排在荷兰、菲律宾之后,基本上被志愿军狂刷战绩。法国人当时随大流象征性出了一个营来打酱油,打光了就补充,没想到被反复歼灭三次:
&esp;&esp;“51年2月11日,横城反击战役——我第十二军歼灭美第二师两个营和法国营大部。”
&esp;&esp;“51年2月13日,我军消灭美二师二十三团和法国营一部。”
&esp;&esp;“51年10月8日,我军临时组成的反坦克大队使美二师附法国营遭受重大损失,被击毁坦克28辆,击伤8辆……”
&esp;&esp;万一有好事者上去提这方面的问题,吕克贝松答也不是,不答也不是。
&esp;&esp;宋佚攥着台本,照例问俩导演:“有没有觉得不适合的话题或者是流程?”
&esp;&esp;方沂和吕克贝松对视一眼,各自摇头,那就是没有了。
&esp;&esp;很快在学生的引导下,两人转移到前台,坐在沙发上。背后竖一巨大的led屏幕:“中国电影的文化特色——吕克贝松、方沂。”
&esp;&esp;吕克贝松上去一顿猛夸:“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十年得到了长足发展,有了革命性的质变。不论是电影市场还是电影质量都在向上前行……我非常羡慕中国电影,我简直是嫉妒中国导演。”
&esp;&esp;方沂起身挥了挥手作回应,因为他被吕克贝松点到了。
&esp;&esp;接着,吕克贝松道:“二十年前,中国电影受到欧洲电影的影响很重,今天又受到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影响。但最终中国电影会结合自己的文化,有中国文化自己的特色,体现出东方特有的文化魅力。”
&esp;&esp;——全是好话。
&esp;&esp;吕克贝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艺术电影导演,他挺能折腾,自己有电影公司,负责把旗下电影倒卖到大陆来。今年好莱坞上wto状告大陆后,电影市场不得不进一步敞开,这个市场美国人赚得,法国人也赚得。
&esp;&esp;空客的飞机,和波音的飞机,不都是飞机吗?
&esp;&esp;而吕克贝松创作力减弱之后,他商人的属性更多。从06年起,他先后夸赞过冯大炮、陆钏等人电影拍的好,是东方影人楷模。话里话外简直到了谄媚的地步。
&esp;&esp;在他话里,好莱坞是落日余晖,一天不如一天,东风必定要压倒西风。
&esp;&esp;但是记者问他看过这些中国导演什么作品,让他赏析一下,吕克贝松只能尴尬道:“我对中国电影了解的不多。”
&esp;&esp;这天发生了同样的事情。
&esp;&esp;俩导演商业互夸之后,新朗围脖的记者提问:
&esp;&esp;“吕克贝松导演,您能就方导的某一部导演作品进行赏析吗?为什么会吸引到你。”
&esp;&esp;第498章 称兄道弟】
&esp;&esp;没想到吕克贝松这次真做了功课,张口就答:“《爱有来生》。”
&esp;&esp;记者:“但《爱有来生》是俞非虹导演的,俞非虹是中国的一个女性导演。”
&esp;&esp;吕克贝松看向方沂,点了点头:“我认为那部片子有体现方沂的美学,他一定对那部片子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,考虑到他之后的导演事业相当顺畅,脉络清晰,我认为把《爱有来生》作为他导演事业的开篇作是比较合适的。”
&esp;&esp;记者给说愣住了,半晌憋出了一句:“能更详细一点讲吗?”
&esp;&esp;这下法国佬可有得说了,电影这玩意儿就是法国人发明的,理论知识丰富得很。他从故事架构谈到了创作手法,从取景色调谈到了颜色背后的深意,还引入到了一位法国影评家弗朗索瓦·若斯特的原话:
&esp;&esp;“电影中暗含着一个叙述者,他是一个组织者,这个掌握一切的组织者负责引导影片中的人物说话……”
&esp;&esp;恰好,《爱有来生》因为是根据小说改编的,原片中有大量令人抓狂的缓慢的旁白语句。当俞非虹感到电影故事发展不下去的时候,就把方沂的嗓子请出来,让他像是讲述“动物世界”那纪录片的音色一样,用第三人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