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上面还没大规模宣布知青返城,若是接回来那是必须私底下得找关系去处理。
乔有福之前就有考虑过这个问题,所以才会犹豫不决。
这回好不容易等他争取到了钢铁厂副厂长的位置,他这才跟家里人提出来。
他叹气一声:“羽昭离家这么久,在外面受了这么多苦,现在我有能耐了,也想提前帮助她脱离苦海。”
乡下那种地方,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,生活肯定很艰辛。
一想到大女儿在外面吃苦受累,而家里生活得这么好,他就心中有愧。
他有点后悔当初同意让大女儿去乡下了。
3年前,好多家庭为了响应爱国号召,纷纷推出自家适龄儿子女儿去乡下当知青。
他们家也得跟着步伐潮流走,不然落单了被人瞧不起。
但家里3个孩子,大女儿乔羽昭16岁,二女儿乔媛媛才14岁,小儿子乔大宝7岁。
这人选自然是落到了大女儿乔羽昭的头上。
原本大女儿都在钢铁厂面试好工作准备去上班了。
但被自家媳妇给偷偷去了知青点报名去乡下。
当时知道这件事后,一向温和性子好的大女儿闹了好大一通脾气。
对方在离家之前还说过一句气话:“我永远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家!”
这句话一想起,就让乔有福心里头不是滋味。
这个女儿从小到大都是让他省心的。
在家不管是做家务还是照顾弟弟妹妹都很尽心。
那还是第一次对方发如此大的火气。
3年来,对方很少给家里寄信 。
他让媳妇隔半年给对方寄一点钱跟粮票啥的,对方也没有什么回应。
想到这,他心里就很是恼火。
这个大女儿怎么就越大越不懂事呢!
一点都不理解做父母亲的难处。
现在如果提前接对方回来,他也得费好大的劲。
确实如二女儿乔媛媛所说,还是有点危险的。
想到此,他就又有点犹豫了。
见父亲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,乔大宝眼睛滴溜溜转了转。
“爸爸,您吃一口鸡蛋羹。”他舀了一勺子鸡蛋羹放到对方碗里,轻声道:“您不要不开心了,其实我也不太想大姐回来。”
“为什么?”乔有福疑惑道。
他最喜欢这个小儿子,对方虽然年纪小但很聪明,往往说的话还挺有几分道理。
乔有福无声笑了笑,他有点想歪了。
“家里没有位置住了呀,阳台位置都变成我的学习区域了,如果她回来了,那我都没地学习了。”乔大宝嘟着嘴有点不满道。
乔家房子一共就60多平米,两房一厅一卫一厨一阳台。
之前乔羽昭在的时候,是睡在阳台上的,另外两个小的就挤在一间房里。
后来乔媛媛长大了得避嫌,乔大宝就搬到爸妈房间里去住了。
因客厅杂物堆得有点多,他特意让妈把原先乔羽昭住的阳台给收拾起来,当成了学习空间。
好不容易用习惯了,要是乔羽昭回来了,那他又得腾地,想想都麻烦。
乔有福无声笑了笑,他有点想歪了。
这个小儿子才10岁呢,怎么样也说不出很有建议性的话。
不过对方的话却是提醒了他,这个房子确实是有点小了,确实没地方给大女儿住了。
乔媛媛的房间肯定不行的。
她最近为了高考的事情每日学习得很辛苦,要是打扰到她就不太好了。
这时,乔媛媛在一旁又补刀一句:“大姐在乡下都待了3年了也不怎么跟家里联络,别是已经在那边结婚生子了吧。
我之前听到有同学说,他家里的表姐去乡下当了知青后,为了不想干农活,特意找了一个本地农民过生活了呢。”
这话透露出两点点:第一点乔羽昭不孝顺不跟家里联络;第二点乔羽昭可能真为了不干农活,而做出这种不知羞的事。
毕竟对方当初为了不想去乡下,可是闹了好久。
说者有意,听者更是有心。
乔有福一听这话,心里突然就有了不好的预感。
“混账东西!”他面色一下子铁青起来,咬牙切齿道:“她要是真敢背着我做出这种丢人事情,劳资就不认她了!”
现在乔羽昭的户口都迁到知青下乡地点了,他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这样做。
但乔媛媛是他最疼爱的女儿,她所说的话他一般都会下意识相信。
至于乔羽昭这个大女儿。
都3年没见了,对方性格变得咋样谁能保证呢。
在乡下那种风气不好的地方,对方很有可能就学坏了呢。
而且天天去田地里干活,晒得又黑又瘦的,回来的话那不是丢他的脸么。
孙传芳见丈夫面上泛着怒火,